会见投资者 - 前经纬创投投资人 - 郑立涛先生
"在参加 Z Club Academy 活动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通过郑立涛先生的分享,我深刻理解到了如何在调研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关键问题,并通过多方渠道搜集信息来验证和解答问题。" - 章冬宇
非常荣幸,我们第一期的Academy邀请到了郑立涛先生作为我们嘉宾。郑先生曾任职于经纬创投、钟鼎资本,现从事二级市场投资,主要关注跨境电商、消费和软件TMT领域的投资机会。是播客【乘风破浪】和【消费圈内人】的主理人,公众号【与运气竞争】。
郑老师在开场就提出了一个论点:调研是一个好研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做好调研,大量检索事实信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做好定性分析。这里他列举了拼多多、TEMU的出海案例、以及自己亲身参与的公司调研经历,揭示了明辨信息真伪/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强调了获取信息之后的验真环节,毕竟很多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内部成员自身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也抱持不自信的态度。所以,只有经过充分验真,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对于获取信息的误判。
接着郑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调研的诉求是什么?调研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找什么渠道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郑老师列举了几个问题,归纳说明了哪些问题是在调研中会问的,比如产品的链路分布、商铺的资金周转状况……这些问题他会去和商家进行沟通;而对于大环境、大格局,这些相对宏观这些他会避免去聊。这些高度不确定的问题可能只会增加沟通的摩擦,事倍功半。所以在调研之前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随后,郑老师也聊到了一些“草根”调研方法,比如就瑞幸的新品销量来看,他们会选择线下蹲点,去数当日的销量。此外,通过小红书等平台的信息、评论区也是一个不错的调研方法。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利用好互联网渠道,多去进行内容输出,能够帮助我们链接到更多的资源和人。
精彩的分享和问答环节让我们收获了浓缩提炼后的调研精华,非常感谢郑老师不吝赐教,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和郑老师合作,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及思想的交流碰撞。
Z世代投资俱乐部,
白永玲
郑立涛老师分享了关于公司调研的见解和方法。在开篇,他提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好的调研是好的研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为即使拥有大量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也会导致误判。
在郑立涛老师分享的调研案例中,我们学习了他的团队在研究拼多多的Temu和其他出海电商平台的分析方法。通过与商家、仓储服务商、公司管理层等多方面的交流,他们揭示了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社会背景(国内厂家供给过剩、越来越卷,且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工厂愿意低价售货)和平台特点(Temu平台维持大单量的同时还保持着对厂商的高话语权)。许多精彩的调研故事不断重复强调出一个主题:我们在调研中应该尽可能地问询和分析事实,而非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态度;剥开一个看似负面的观点,我们可能会得到支持一个积极结论的论据。
“有的人做不好调研是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动脑筋、思考方法去绕过这种信息不对称。”——郑老师不仅分享了企业调研的“道”,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调研之“术”,例如借助发达的社交媒体(例如小红书评论区),以一个合适的身份去touch用户,以及建立主动输出的习惯(播客)有时能帮我们链接到有趣的人。
此外,他还强调了提出好问题的重要性。“调研不是最重要的研究环节,研究的最核心的点是提出好的问题。”在调研之前我们需要先有一些定性的判断(什么问题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问什么人,问什么层次的问题),再去详细拆解和执行调研的过程。
郑立涛老师的分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审视信息的态度,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对我的未来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启示。会后我立马关注了老师的所有播客节目,准备收听起来了!
Z世代投资俱乐部,
侯彦冰
在参加 Z Club Academy 活动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通过郑立涛先生的分享,我深刻理解到了如何在调研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关键问题,并通过多方渠道搜集信息来验证和解答问题。郑立涛先生曾经在做一级市场时,每年浏览200家公司,他独特的地方在于将一级市场的视角应用到了二级市场。他的主题是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研。 在研究之前,需要明确一个好的调研是研究的前提,但并不一定会导致好的研究结果。进行研究时,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的矛盾。例如,以拼多多为例,不同的事实可能会导向不同的结论。因此,在进行调研时,需要提出重要的问题,搜索信息,并最终验证和解答这些问题。
郑立涛老师也提到了去年调研中商家反映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他们仍然愿意继续在拼多多上经营?他认为,利润下降是由于中国价格内卷等大的社会背景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拼多多的原因。同时,他指出,大型工厂面临着巨大的沉没成本,导致产能过剩,因此它们愿意以任何边际利润来生产。
郑立涛老师还提到了一些额外的信息,比如商家在抖音上能够盈利是因为抖音提供了补贴,而阿里的生态系统非常复杂。他还举了一个基金公司的例子,该公司在21年买入了煤炭股,后来发现产量上升而卖出,但事实上,供给并没有过剩,这是因为政策要求超量开采。 郑立涛认为,在进行调研时,应该问清楚调研的诉求是什么,并问询各方,如商家、公司员工、仓储服务商和海外代投放等。同时,他强调了草根调研方法的重要性,例如通过领英等平台拜访陌生人,与附近公司的人交谈,以及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触达不同行业的人等。 另外,他还提到了一些股票投资方面的观点,例如对于FB等公司,需要关注其业绩是否有拐点,广告业务是否回升等因素。同时,对于阿里等公司,则需要注意其业务边际是否在恶化,并且能否实施大额分红、回购并稳住业务等。此外,他还谈到了中国资产流动性紧缺,便宜并不足以作为投资的唯一依据。
总体来看,立涛老师的经验和方法对我的研究和投资工作将是极大的指导和帮助。此外,他对草根调研方法的强调也让我深受启发。我将更加积极地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与行业相关人士交流,收集更多的实地信息。
最后,我要感谢 Z Club Academy 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感谢郑立涛先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这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Z世代投资俱乐部,
章冬宇
其他反馈:
你从立涛老师学到了什么?